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是写于年初的一篇文章,谈了一些想法,刊登于《SOHO小报》2009年第1期,请大家指正。 几天前,应中央电视台法治频道之邀,我与潘石屹先生同台做慈善公益节目,当闻听他正在做改良学校厕所的公益项目后,参与互动的观众哄然大笑起来;看了该节目的一些网民对他也有微词,比较难听的如“顾屁股不顾头”等。当时,我曾说“文明人的生活环境,厕所应该与厨房一样整洁干净”,也许有人会更不认可。在我看来,不论是参与互动观众的哄笑,还是网民的微词,其实都无恶意。他们除了认为改善学校厕所非学校最急需要,或不切实际之外,更多的还是小视了厕所建设的地位。这不仅让我想起,我们中国人爱说的一句话,“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此话说得非常好,但我们的文化传统,往往却是重大节,轻小处。在实际生活中,小处的随便往往导致大处的不便。小处不可随便,从小处着手从事建设,也许能够事半功倍。

那么,厕所的重要性如何呢?我说得可能更为严肃一些。比如,最近与有的同志讨论中国发展面临的基本障碍,我就提出,只要到中国的名牌大学看一下厕所里有没有卫生纸,就知道中国的问题所在了。有人觉得很奇怪,请求我进一步解释。我说,上厕所没有卫生纸是一件让人很尴尬的事情,中国的名牌大学有没有经费供应厕所卫生纸?显然,绝大部分都有能力;有能力为什么不供应?实际上是学校师生及行政人员都不认为这是一件大事;但问题就出在这里,老师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最需要的东西,中国的高等学府不屑一顾,那么,以这种理念教育出来的学生,当他们去从事行政工作为国家制定政策的时候,他们怎么会想到普通人民的最急迫需求的小事情呢? 政府管理,会不会关注小事情并从小处着手推动行政创新,有的时候往往决定着一项制度的成败。我在自己负责的行政部门就提出一个明确的口号,即,中央行政部门普通公务员案头行政程序健全一小步,中华民族就会前进一大步!别的不讲,只说一个案例,即大家关心的民主选举问题。因为谈民主、宪政,许多人都会认为这是大事情,不需要注重鸡毛蒜皮的程序建设。其实,恰恰相反,没有程序性的建设,民主建设就会是一句空话。说得更严重一点,民主建设其实就是程序建设。前些年我负责农村选举的具体行政事务,当时许多地方反映有人要控制选举,能不能实行真正的选举?当时我们的结论就是,一定要通过技术和程序来解决,于是就建立海选制度,严格要求选民排队领取选票,并且一定要进入秘密划票间写选票。这个办法推行的结果,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他们认为这是真民主。如果我们按照传统办法,在遇到农村选举出现问题时只会强调农民的“素质低”,不探讨程序性的解决办法,那就不可能会有农村选举的进步。反过来,也正是注重农村选举的程序性建设,才会出现农村选举的较大进步。在二十年前推行农村选举,主要依据就是宪法的第111条和试行的村委会组织法,可以说,法律规定得相当宽泛,只是加强了程序建设,结果就大不一样。小技术决定着大制度,政治制度如此,社会制度恐怕更为突出一些。可以想像,如果我们在多个方面加强程序性建设,中国的许多问题特别是制度建设会不会得到更大的改善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中国要真正不折腾,就必须不断加强具体程序性建设,包括开会的方式,主席台的设置,讲话的方式等,都要细致规范,才会产生效果。

不去关注小事情,会不会吃亏于小事情呢?先说历史,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当时我们的战舰,无论是速度,还是总吨位,都远胜于日本,日本不敢轻战,但,当日本发现中国的舰艇上到处晒有衣服时,就断定中国军队管理松弛,不可能有多大的战斗力,可以一战。果然,日本大败北洋海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甲午海战。众多管理细节的粗放,造成重大的历史悲剧。

现在情况是否有所改变呢?应该说,有改变,但还没有根本改观。如,我们提倡微笑服务,可没有什么具体标准,但国际上的大公司则定出了微笑服务需要露出几颗牙齿的标准,每个细节都要规范,结果,面对这些高质量的服务,我们的许多商业公司在服务竞争中败下阵来。又如,买同样东西,为什么我们的超市竞争不过洋超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将物品的放置做为学问认真加以研究规范,设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而我们长期持有这样理念,即“酒香不怕巷子深”,服务细节倒不在乎。正是忽略这类小处,又使我们败于“小处”。更为严重的是,我们虽然高度重视农业问题,采取了不少政策措施,但由于在细节和技术上研究不够,导致的严峻现实却是,中国失去了食用油的定价权,最近中国海关又发出了有可能失去粮食定价权的警讯。这些都事关国家战略安全。但是,这些问题,如果不从小事情着眼来讨论和研究,还是泛化为一般性的政策管理,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那就有可能还会出现更大的被动局面。

重微言大意,而视细节、程序等为雕虫小技,透视出我们文化弱点。在进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的文化短板效应更为彰显。我们身处其中,长期形成习惯,往往忽视自身的文化缺陷。其实,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思想家褔泽谕吉早就发现中国的文化不足,并大力提倡文化的改革,结果使日本文化相当注意细节。别的不讲,只举一例,日本生产的剪指甲刀往往有一个小套,用起来很方便,但中国至今还生产不出与日本同等质量的剪指甲刀。

我在国内国外读书经历可谓不少;做为行政官员,我既接受培训,也经常组织培训。但比较中外学习和培训经历,就会发现,无论是教育体制,还是教育或培训内容、方法和学校管理,中国和外国的确有根本区别。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认为重要的,外国就认为不重要,而外国认为重要的,我们却认为不重要。仅举一例,在哈佛大学有一个学习写作备忘录的课,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研究使用备忘录者的感受;课堂大量时间讨论的问题是,一份备忘录应该多少字数,几页纸最好!然后从这一角度出发来确定备忘录的页码和排版。至于备忘录的内容怎么归纳,文字怎么提炼,那是课后学生自己的事情。这种教育方式,我在国内还没有遇到过,因为我们的文化排斥这种操作性的小事情。

有的朋友很认真地与我讨论,我们已经翻译出了那么多西方文化的书籍,怎么没有发现研究程序性细节类的经典著作呢?我的回答是,我们的文化传统认为那些书籍不重要!中国的文化总是在两极中思维,识字多一些的人们骂识字少的人们“素质低”,普通人再将中国行政管理的弊端完全归因于腐败,大家都认为中国问题的解决就是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不认为程序和技术问题具有制度的意义。而道德、素质是大事,程序和技术是也就是不重要的小节。结果,不仅是国外的实用性的程序建设理论不被重视,甚至中国文化中不断产生的关注小事情的意见的行为,也在屏蔽之列。比如,明朝徐光启所写的《农政全书》,实际上对中国的农业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但从事农业技术研究的人员,又有谁去研究这部著作呢?

话说得远了,再回到厕所建设上来。最近读北大李零教授写的关于厕所的文章,他说人大教授曾告诉他,当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发现没有公共厕所,北京街道卫生非常不好,于是开始建设公共厕所。一些国人不太适应,还随处便溺,为此,有的受到了八国联军的严厉体罚,有的甚至为此丧命。八国联军竟然开启了建造公共厕所的历史!这不是黑色幽默!

曾有一位与我合作研究中国农村问题的美国教授,她坚持要求到农村住一段,我说住可以,但怕你无法适应我们农村的厕所。她非常坚持,认为中国人行,我也行。事实是,她住了三天就不住了。问为什么,她说厕所的小动物让她无法忍受。另外,我接待外宾到农村参观的第一个教育就是,一定要带好卫生纸;有的外宾笑着说,在城市也一样要带啊!为了举办奥运会,北京市在公厕改善方面颇下了一番功夫,的确有非常大的改善,但还远远不足,一些僻静处的便溺就是最好的明证。即使中央机关有的部门内,厕所的卫生纸问题也不见得解决得很好。前些天在上海,看到正在讨论是不是学习北京的办法,实行免费公厕,结论如何还不知道。由此可见厕所问题在不少的特大城市还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在多次救灾过程中,我亲眼目睹并体验了各地厕所的问题。我总是在想这样一个问题,救灾行政官员在地方用厕所还很不方便,受灾的普通群众一定会更困难。广州日报今年1月13日报道,广州市南山区丽湖世纪星学校厕所年久失修墙体倒塌造成两名同学受伤,一名同学重伤。厕所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学校厕所更事关孩子的健康,甚至安全。所以,厕所即是可以说是小处,但是不可轻视的“小处”。

小处不可随便,就要加强小处建设。潘石屹先生以学校的厕所改良为题目进行公益投资,并且还要带动一批公益人士共同行动,非常值得赞赏。据说,有的基金会也开始展示他们在厕所建设方面的成就,有的企业家开始介绍农村沼气厕所以及国际上的旱地厕所技术。相信潘先生的这一公益项目,一定会带来一场不小的民族生活质量革命。如果由此能够进一步推动文化变革乃至行政部门作风的改变,百姓普遍得到更大实惠,其意义就更为深远了!

话题:



0

推荐

王振耀

王振耀

16篇文章 12年前更新

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原司长。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