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历史时期,如何在人均国民总产值超过一千美元以后的新的发展历史水平上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家,对于我们民族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如何认识当前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矛盾,如何确定有效的发展政策,如何调控发展的各项要素,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前途。
在这样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进程中,慈善事业有着十分特殊的社会功能。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证明,繁荣发达的市场经济和文明和谐的社会关系必须以广大公民善良慈爱的社会道德的发扬为依托,善心、义举始终是人类之成为人类、人类之所以走向高尚的一个基本的行为标志。
慈善与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没有善心与善举,就不可能有可靠的人际关系的和谐,慈善是一种社会和谐的重要心理基础,也是一种社会和谐的基本机制。
如果缺乏发达的慈善事业,社会大众就不可能以诚信与礼义为荣,人际关系就不可能健康和谐,人们的社会行为也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提升,社会的整体发展则会呈现劣质化、恶质化的趋势。
当代我国社会发展质量的提高,亟待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慈善事业,作为整个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同样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历史时期。如何认识当前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矛盾,如何确定有效的慈善事业发展政策,如何建立行政杠杆和社会力量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形成健康的慈善事业发展机制,也同样决定着我国慈善事业的前途。
我们看到了慈善事业发展的曙光,因为党中央现任政治局常委和退休的常委已经带头进行社会捐赠,带头组织共产党员献爱心活动,并把党员的先进性与爱心行动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我们看到了慈善事业发展的曙光,因为各级政府已经开始行动起来,把慈善事业纳入到了公益事业发展的基本范围,把慈善资源作为了重要的社会资源进行开发和组织。
我们看到了慈善事业发展的曙光,因为民间也开始行动起来,既有的民间组织开始加强自身的功能,草根的民间组织开始与社区群众的需求密切结合,慈善项目日益具有影响力,众多的公众人物关心、支持并直接参与慈善活动的现象与日俱增。
我们看到了慈善事业发展的曙光,因为志愿服务与义工活动日益广泛,从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到各类专业性服务的志愿者,向社会贡献自身的时间与劳动,已经成为时尚。
我们看到了慈善事业发展的曙光,因为全社会的慈善意识都在增强,每逢遇到重大自然灾害,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性的灾害,我国社会都能够广泛行动起来,踊跃捐赠,救人于危难之中,展现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宝贵品德;而不同类型的慈善排行榜,则展现了各类慈善先行者的光辉风采。
千百万的慈善发展亮点,使我们对于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了自信。我们正在迎来慈善事业发展的新的高潮期,这的确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大的战略机遇期。
我们面对着如此广泛的社会现象,那就是:有现成的法律不能在社会中通行,有明确的免税规定在现实中不能普遍落实,有规范的民间组织法规但民间组织建立的渠道却不通畅,有大量的慈善项目有待开发但是有公信力的项目却相当缺乏,有丰富的慈善资源但慈善机构却苦于缺乏能力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与此同时,我们不断地听到空谷足音性的理论分析,而不少理论分析所使用的语言使得普通的慈善工作者很难明白其中的奥秘,而这样的理论也很难在普通大众中产生较大影响。
我们也不断地看到多样性的政策评论,但这种评论所提供的政策解决方案往往是一年半载还难以解决的带有“根本性”的办法,人们听到了政策发展方向的建议,但人们还不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办!我们缺乏立即着手改进自身工作的办法。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所遇到的挑战,既不是慈善资源匮乏,也不是人们缺乏爱心,更不是社会缺乏爱心的需求。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还缺乏足够的行动能力。有关政策的执行能力不足,相应的社会活动能力不强,空泛的议论过多,都是行动能力不够的典型表现。
因为缺乏行动,尽管有政策,有资源,有需求,慈善事业发展所出现的障碍,谁都没有责任,谁都有很多的道理,但就是慈善事业的发展没有道理,贫困人民的救助需求没有道理,这不是一种良善的社会风气。
因为缺乏行动,慈善组织各自为政,不相往来,尽管许多组织都很有成绩,项目也不断创新,但社会急需的救助却缺乏及时的应对,没有组织敢于过问。而亟待救助人们的问题得不到相应的回应,谁又能肯定慈善组织的整体形象?
因为缺乏行动,个别急于行动的人士采取了较为极端的办法,直接向名人和富豪求救,从而使慈善组织和相关人士显得十分尴尬;许多具有博大慈爱胸怀的人们,开始了直接性的一对一捐助,但这种传统的捐助办法因其多重局限性而往往出现较多的矛盾。
这种缺乏行动能力的表现,突出反映了在新的形势面前的两个不适应现象:一方面,政府工作存在着不适应,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政策的执行,都有需要改进的巨大空间;另一方面,慈善组织以及社会也有着不适应,社会各界的慈善行动能力,还有着较大的提高余地;通俗地说,在新的挑战面前,政府还不善于同社会打交道,而社会也不善于同政府打交道; 两个方面,都需要改进,都需要加强。
还要看到,阻碍行动的原因,更多地来源于我们的自身局限,在我们的社会传统中,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中,长期地存在着不善于动手、不强调提高动手能力的问题;这种传统的包袱十分容易导致我们不善于组织现代社会的转型,不善于利用和开发现代的丰富资源。克服这种自身的障碍,提高我们自身的行动能力,是我们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我们一定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因为全社会的慈善需求迫切要求我们行动。
我们一定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因为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行动的重要性,明确的意识必将导致坚实的行动,今天的讨论,也许就能够成为全国慈善大行动的开端。
慈善的理论,应该具有实践的品格,既要深入探索现实中的具体矛盾,关注各类慈善行动的案例,进行充分的说明;又要避免词语艰涩,定义为本,象牙之塔里面自我完善的倾向。要使理论与丰富的慈善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指导实践,提高实践!
慈善的政策,也要更有操作性,要有健全而严密的工作程序。政策不是理论说明,政策也不是意向表达。作为行政管理的政策,最为重要的标准,是要在实践中能够简便地得到执行。这就需要制定政策者能够真正了解社会大众的愿望,并能够以丰富的行政经验和足够的政策设计能力创新政策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慈善的工作指导,要采用中国老百姓所喜爱的方式,要与普通大众结合,与亟待的救助项目结合,要更多地注重于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进行提高。
我们需要广泛的社会行动,因为只有社会大众的参与,慈善事业才会真正具有不竭的源泉。全世界的经验也说明,平民慈善,是慈善的最为根本的品格。
我们需要广泛的社会行动,这种行动,一定要从最为需要的地方开始,让社会能够通过直观的案例来了解慈善,认识慈善,从我们的行动中看到慈善事业的希望。
我们需要广泛的社会行动,这种行动,一定要从最为容易的地方着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先贤的古训。容易做的事情,只要与战略发展方向紧密联系,完全可以发展成为宏大的事业。
我们需要广泛的社会行动,这种行动,不是激烈的批判和指责,而是和风细雨、平心气和的对话与行动,慈善事业不可能在激烈的对抗中发展,以善促善,以自己的善促成社会的善,以组织的善促成体制的善,从来就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普遍规律;
我们需要广泛的社会行动,这种行动,一定要以现代方式联合行动,行动要有开放性,避免封闭性,要遵守法律,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行政和社会资源,统一行动,尊重个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各个地方的创造,使涓涓细流的慈善行动能够汇合成为爱心的海洋。
2005年,美国全国捐赠总额达到2602亿元,人均捐赠870美元,其中个人捐赠达到1990亿美元,占全部捐款的76.5%。
2005年,我国民政部门接收的捐款31亿元,全国慈善会系统捐款29亿元,二者合计达到60亿元,这是1998年以来的最高捐赠年份。如果再加上其他系统与各类慈善组织接收的捐款,总的数量一般还达不到100亿元。
但是,我国的慈善资源相当雄厚,如果我国每人年平均捐赠达到50元,全国13亿人口就可以达到650亿元,而如果人均年捐赠100元,则我国就可以达到1300亿元。
在这样的社会基础上,我们完全可以确定较为明确的目标,即通过五年努力,争取使我国人民捐款数额接近或达到年人均50元的目标,力争使我国的慈善年捐款额达到500亿元!用五年时间从不到100亿元的捐款迈向500亿元的目标,是不是一种缺乏科学依据的胡思乱想呢?难道不是由于存在着广大的农民群体,九亿农民不可能成为较大的捐赠群体吗?
我们的回答则是:第一,不要低估了农民的潜力,伟大的村民自治,恰恰发生于农村而不是产生于城市。第二,即使是农民缺乏捐赠的实力,城市中的四亿人口每人每年只要能够捐赠100多元,还是完全可以实现500亿元的目标。况且,广泛的民间互助行为还没有纳入慈善的统计范围,如果开发和规范民间的捐赠资源,完全可以较快地增加捐赠的数额。
我们有着充分的信心,并且坚定地认为,乐善好施的民族品行必然要在各个省份、各个地区的捐赠行为中表现出来,因此,我们不仅支持个人的慈善捐赠排行榜,更需要各个地方,尤其是各个城市的捐赠排行榜;让我们的各个城市展开爱心的竞赛,在竞赛中提升我们的道德和修养!
我们有着清醒的理智,明白地意识到,年度捐款500亿元并不是慈善的目的,更为重要的目的,则是应该通过捐款而实施对于亿万人次困难的年度救助,要让更多的人享受施比受有福的理念,更需要调整慈善行为,实现慈善工作者的大联合,慈善救助的大行动。
第一位的,是慈善信息工程。支离破碎的慈善信息容易对社会产生误导。系统、全面、透明的慈善信息则能够增强社会大众的信心,从而更加激发大家的捐赠热情。行政部门与慈善组织应该把慈善信息发布作为取信于民的一项基本社会工程来加强建设。需要通过捐赠者所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他们及时地了解慈善信息。
与此同时,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工程,同等重要。慈善组织不是政府机构,应该具有自身的特点,自身的品格,特别需要与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特别需要保持其良好的信誉,特别需要其具备高度的创新能力。这样一种公信力的建设,对于我们转型中的社会成员而言还比较陌生,也是较大的挑战。但是,公信力事关慈善组织的生死存亡,应该通过适度的竞争使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等级不断地得到提高。
还要看到,慈善救助的项目工程,至关紧要。良好的救助项目,能够激发善心、鼓励义举,最为有效地动员社会资源。许多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慈善项目,已经树立起了成功的典范。但是,总体而言,在我们的社会中,有着重大影响力的慈善项目还依然偏少,有着无数的救助资源等待着我们去开发。
我们需要推进各级政府的慈善行政管理行动,作为具体承担社会捐赠事务管理的民政部救灾救济司,我们首先就要积极行动起来,以此带动全国各级民政系统捐赠事务管理的改进;
我们需要推进全社会的表彰行动,以多种形式彰显先进人物与事迹,充分发挥先进的示范效应。
我们需要志愿者与义工行动的广泛开展,要鼓励多种类型的志愿者和义工为多个方面的困难人口进行周到的服务。
我们需要城市社区与乡村基层的广泛行动,基层慈善活动的活跃开展,是全社会慈善事业的根基,要多一些草根活动,多一些重庆特色的“稻草基金会”,让基层自治与邻里互助密切结合起来。
我们需要多种类型的社会捐助行动,大爱无限,爱心意味着奉献,这是一种不需要回报的奉献,是施比受有福的精神境界的实践。
我们需要富裕阶层的慈善行动,我们更需要平民的慈善行动。
我们既需要城市的行动,同时也需要乡村的行动。
我们既需要慈善组织的行动,同时也需要社会舆论的行动。
我们既需要长远性的设计与规划性的行动,同时也需要亿万人民个人的即时行动。
不要指责别人,要从身边做起,不要空泛议论,要从现在做起,这才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生命源泉。要真正理解比尔·盖茨的明言:干慈善不要等到60岁再开始!只要你愿意,拿出你十分之一的收入,或者十分之一的时间,或者十分之一的爱心,给那些不是你身边的、但更需要的人,我们的慈善梦想就会立即变成现实!
我们当前所正在经历的过程,无疑是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动阶段。这是凝聚共识的阶段,是形成社会声势的阶段,是激活并完善各项社会政策的阶段,是现有的慈善组织重新定位并萌生新的慈善组织的阶段。在我们这样一个具有精良的动员体制的国度里,如果组织得当,社会的发动并不需要经历无限漫长的过程。
去年由慈善组织与政府所共同召开的中华慈善大会,已经开启了社会大发动的先声。今天的论坛,在重庆的慈善历史上也同样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慈善事业的发展将很快由发动阶段转入普及阶段。社会的发动应该以社会普及作为落脚点。需要将慈善的理念普及到每一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普及到每一个城市、街道和社区,普及到每一个区县、乡镇和村庄,普及到每一个企业、单位和组织,普及到每一个具有良知的个人。
我们需要慈善活动的普及,慈善组织的普及,社会捐助的普及,救助项目的普及。只有普及,慈善事业才能真正扎根于基层,才能真正根植于人民的心中,才能形成社会的传统与习惯。
要促进普及,就要真正了解慈善的真谛,就要理解大众的感情,就要尊重公众多种形式的爱心表达意愿,就要善于以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大家的活动。
社会的广泛普及必然要求良善的组织与管理,随着慈善行为的逐步普及,慈善事业的整体发展将较快地进入到提高阶段。这是提高组织水平的阶段,也是提高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的阶段,更是提高全社会慈善意识并进一步规范慈善行为的阶段。
当全国捐赠款额还不足100亿元的时候,只能是社会的发动阶段。而从100亿元到500亿元,则是社会普及阶段。而当全国的年度捐款达到500亿元的时候,全面提高慈善事业的发展质量的阶段也就来到了。
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一个时期应该有一个时期的重点。
当然,在不同的地区,三个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侧重。也许,有的城市,人均捐助额已经超过了50元;而有的地方,人均捐款还不足1元。这样,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发展重点,不同的发展阶段。广义地说,即使是在发动阶段,也需要进行更大范围的普及,即使是普及的过程,也必然伴随着各类慈善活动质量的提高。然而,粗略地划分发展的阶段,还是有利于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并规划自身的行动。
我们期待着各个地方尽快地将发动阶段转入普及阶段。这是一个不高的要求。只要一个地方的年度人均捐款超过了1美元,达到10元左右,也就标志着这个地方跨过了发动阶段而步入到普及阶段。
我们也期盼更多的地方尽快地进入到提高阶段。我们相信,在美国人民的年度捐款超过了2600亿美元之后,我们中国人民应该有能力通过五年努力而达到年度捐款超过60亿美元的目标。在这里,我们也真诚地希望重庆人民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实现人均捐款超过50元人民币总体上超过15亿元的目标。
良善的公共治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也是慈善事业能否兴旺发达的决定性要素。
广泛的慈善社会行动,首先需要的是负责业务指导的行政机关的积极行动,民政部门中负责管理社会捐助工作的同志们一定要意识到自身的重大责任,改进行政工作,要善于组织慈善行动,落实并创新慈善政策。
以善举促善,以善心促善,以慈爱之心推进慈善事业,是对于社会捐助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工作提出的极高要求,行政管理工作者需要学习,需要不断地提高;
以善举促善,以善心促善,以慈爱之心推进慈善事业,也是对于从事慈善事业的民间组织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规范,民间组织工作者也需要改进工作方式,不断学习和提高;
以善举促善,以善心促善,以慈爱之心推进慈善事业,更是对于社会大众,对于每一个希望奉献爱心的人们提出的基本守则,我们要从检查和约束自身开始,要使慈善的行为充满慈善,充满和谐,充满关爱。
慈善行动需要学习,我们的经验不足,需要了解现代的趋势,需要深入研究中国的国情。
善心的发扬需要注重于完善自我。不要过多地指责别人是否捐赠以及捐赠的多与少,首先要责问的是自己是否尽力地坚持了捐赠;不要过多地埋怨社会上存在着的许多障碍慈善事业发展的因素,首先要问的是自己有没有将现有的政策和资源充分地利用与开发;不要过多地批评后进而突出困难,而要更多地向先进者学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我们面临着慈善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们一定要不懈怠地努力,探索各种有效的办法,使业务行政管理系统、慈善组织、社会大众三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体制,要不断促使行政管理服务精良,慈善组织充满活力,社会大众通畅参与。
我们一定要尊重基层的经验,从基层做起,让人民从村庄、从社区、从身边认识慈善,参与慈善。
我们一定要完善行政服务,首先就是使现行的免税制度能够简便地得到落实;
我们一定要改进统计制度,使各类慈善捐赠能够及时汇总和公布,让大众知情、动情。
各位同仁:在我国社会相对比较富裕的基础上,在人们的爱心日益高涨的社会氛围中,在部分困难群众需要特别给予多种形式救助的条件下,一项最为实际而有效的活动就是利用多种形式弘扬慈善精神、褒奖优秀典型、创造人人参与慈善事业的社会风气。由社会有关组织与慈善组织共同合作召开慈善论坛,沟通对话,表彰先进,就是这样一种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社会行动。
0
推荐